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38分钟就解决了拖了2个月的纠纷,真是没想到!”近日,建胜镇回龙桥社区居民王新成握着建胜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此前,王新成遭遇了一桩烦心事——新房装修完毕后,在除渣费用问题上与物业产生了激烈矛盾。他多次主动与物业沟通协商,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在陷入困境、求助无门之时,王新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建胜镇综治中心,令他惊喜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刻展现出高效专业的素养,当即启动了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他们依托“141”基层治理平台,迅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横向方面,与派出所、司法所和行业调委会紧密联动,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为解决问题汇聚专业力量;纵向方面,贯通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层层传递信息、协同合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
调解现场,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充分展现出专业能力和人文关怀。他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为双方释法明理,让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委屈,以温和的态度进行劝导,化解彼此心中的怨气。最终,王新成和物业达成一致意见,这场困扰他许久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王新成感慨不已:“真没想到‘只进一扇门’,就当场调解成功,真切感受到了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后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这是建胜镇综治中心发挥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作用的生动写照。
今年7月初,建胜镇综治中心全面提档升级,科学划分群众等候区、接待区、受理登记区、心理疏导区及“半岛调解室”,并集成矛盾化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半岛援法等多元服务功能,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办理、结果一窗反馈”。
类似的高效服务,在白居寺社区居民何林平的案例中同样得到体现。不久前,何林平带着烦心事上门求助:“楼上装修敲得‘叮叮咚咚’,我上门沟通,对方却‘砰’地一声关了门。”工作人员在等候区了解诉求后,立即引导至受理登记区。经信息化平台登记,系统自动触发“受理—分流—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指令,15分钟内就将案件分配至“半岛调解室”的专属调解团队。随后,调解员、社区民警和律师组成三方联调小组介入处理,装修业主当场承诺文明施工,并达成和解协议。
据介绍,“线上多元化调解系统+线下基层善治品牌”是建胜镇打造的两张基层善治名片。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25件,接待来访群众94批次238人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同时,通过“进村、入户、扫楼、数数、落图”双线联动,全面收集5类31个领域居民信息、需求及建议3.8万余份,形成“网格民情地图”和“动态管理底册”,为精准定位矛盾隐患提供数据支撑。
建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镇将继续依托综治中心,深耕细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度与民生服务温度,让“小中心”释放“大能量”,把建胜镇建设成为居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