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渡口实践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
“以前在公园跳坝坝舞,夏天热、冬天冷,还担心音乐声吵到附近的居民。现在万象汇这个共享练习室又凉快又宽敞,还不怕日晒雨淋,可安逸啦。”在新山村街道万象汇商场的共享练习室里,刚结束民族舞练习的张阿姨笑着说。
这个由区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牵头协调的“民生空间”,正是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将“人大代表一线通”工作品牌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人大代表一线通”工作品牌,并将其与“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紧密融合,在人大代表家、站、点引导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促进经济融通、社会沟通、民意畅通、情感相通,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作为全市首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示范单位,新山村街道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圆心画圈,覆盖辖区约4.5万常住居民,而“人大代表一线通”则成为延伸服务半径、破解民生痛点的“关键纽带”。紧扣生活圈“515优质服务模式”即5分钟高效服务环、10分钟特色服务环、15分钟品质服务环,让人大代表从“履职者”变身为生活圈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
今年6月,区人大代表、锁口丘社区党委书记张炼在走访中了解到“大渡口公园坝坝舞噪音扰民”这一问题后,立即联动万象汇总经理、新山村街道议事代表许睿然商量对策。“商场有片闲置空间”“可以利用起来”两人一碰头,便一拍即合。
随后,张炼牵头启动“民呼我为”响应机制,一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摸清大家对练习场地的需求;另一边,许睿然主动安排商场运营团队,拟定闲置区域改造方案——不仅争取到免租金,还同步配套了风采展示墙等设施。仅3天,闲置空间便变身为拥有260余平方米的共享练习室,12支常来队伍拥有固定排期表,28支辖区文艺队伍实现“错峰使用”。
另一边,区人大代表梅明依托万象汇“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这一平台,设置服务摊位,将爱心义诊、盲人按摩、养老政策咨询等民生服务“送上门”;联合区慈善会、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及爱心企业发起“悦老护童”行动。2025年,已经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截至目前,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已在万象汇、友间公寓、金融机构3个关键点位设立“人大代表民情联络点”,联动议事代表、企业负责人等力量,覆盖5分钟高效服务环的健康服务、便捷出行需求,10分钟特色服务环的就业、教育托育、养老服务需求,15分钟品质服务环的商业、文化需求。
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中,“就业创业”也是群众最关注的核心需求之一。
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将“人大代表一线通”的“六项行动”与生活圈“就业创业特色场景”深度融合,以“义渡就业列车”为服务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现代服务业专场等10余场招聘会,新增就业1618人。
为了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以居住小区、楼宇物业等为单位,组建了由居民代表、物业工作人员等组成的29名人大信息员队伍,分布在生活圈的24个物业小区,建立一般信息每周互通、重要信息即时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已开展信息交流23次。“以前收集到的群众诉求,要层层转办。现在通过‘人大代表一线通’的信息互联机制,在人大代表家、站、点公布场所码、代表码,诉求能直接反映给人大代表,实现数据实时分析、问题快速回应。”区人大常委会新山村街道工委负责人介绍。
当前,新山村街道已先后获评“重庆市优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在这里,“就业有岗位、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正徐徐铺展,让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逐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