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大渡口八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近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议宣读了2024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其中,大渡口区企业参与的8个项目榜上有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获奖项目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大渡口区多元化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分别是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风渡新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纤维风电叶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新能源汽车齿轮精密磨削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重庆科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烧伤创面精准诊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宝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抗疲劳高弹性稳定性合金材料开发及应用”项目;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合成油脂分公司参与的“端装备极端环境尖端润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大跨空间结构施工过程精细化状态分析与控制技术”项目;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参与的“高温耐腐蚀材料智能熔敷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重庆市弘鼎圣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人工智能驱动一维纳米金属材料精准合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

目前,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的“新能源汽车齿轮精密磨削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已得到良好应用,通过精确控制齿轮加工过程中的热变形及表面微观形貌,提高了齿轮的尺寸稳定性和疲劳寿命,成功突破高性能齿轮批量精密加工的瓶颈,解决了加工精度不稳定、噪声控制难、寿命衰减快等关键问题;宝武特冶航研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的“抗疲劳高弹性稳定性合金材料开发及应用”项目形成了从材料研发、元件成型、性能表征到考核应用的完整创新链,突破了重大装备用高弹性稳定性、高疲劳寿命弹性合金与元件制备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高辐射、宽温域、动载荷、强振动等严苛服役条件下对产品疲劳寿命和弹性稳定性的要求,实现了产品在国家重大装备和重大工程的推广应用……

与去年仅1个项目获奖相比,大渡口获奖数增加至8项,同比增长7倍,大渡口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快速增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凸显。从“1”到“8”,大渡口靠什么实现创新跨越?

精准梯度培育,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构建创新企业“森林体系”——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苗木”,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乔木”,以领军企业为“参天大树”,形成层次分明、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改变了“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管理。同时,建立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切实抓好小微科技企业孵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大智慧医疗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科技企业培育力度。今年,全区已新入库科技型企业187家,累计达972家。

强化项目攻坚,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区科技局围绕全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积极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企业在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今年以来,全区科技企业呈现“大项目引领前沿、多项目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中元汇吉“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入围市科技局“2025年智慧医疗装备与前沿技术”重大专项立项;宝特航研“高屈强耐疲劳特种合金及精密无缝航空管研发及应用”等3个项目获2025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立项……

优化生态,营造一流“创新”气候。区科技局主动扮演“红娘”角色,精准对接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的瓶颈。同时,从政策、人才、金融、数字化等多维度发力,为中元汇吉、宝特航研等企业兑现及申报人才补贴155万元,全面贯通市级“智汇攻关”等应用,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从“1”到“8”的跨越,答案藏在区科技局精准施策、深耕服务的系列组合拳中。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为大渡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科技动能。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