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优化营商环境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底气,更是城市吸引投资、激发市场活力的核心竞争力。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市场主体,今年3月,大渡口区正式发布《市场主体全覆盖联系服务工作机制(试行)》。随后,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围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主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走访调研,切实摸清市场主体需求。
截至8月底,在全区4.3万余户市场主体中,已完成走访2.3万家,收集各类诉求345个,对能现场解决的诉求立即落实,暂时无法解决的进行耐心解释说明,确保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真正把服务送到市场主体心坎上。
构建多层走访体系
打通政企沟通“快车道”
为确保服务精准高效,大渡口区以覆盖辖区所有市场主体为目标,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服务体系:区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四上”重点企业,每位区领导对接2-3家关键企业;各部门联系本行业和本领域的“四上”企业开展服务;各镇街对辖区内所有市场主体实行全覆盖走访;区市场监管局重点跟进当年新增市场主体的成长需求。
区工商联实施民营企业“渡你成长”专项计划,定期组织“政策直通车”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宣讲活动,邀请税务、人社、科技等部门业务骨干现场解读惠企政策,积极搭建政企、银企、企企对接平台,先后举办4场“银企对接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组织区领导接待日活动3场,民企座谈会2场,商会发展座谈会及商会会长例会等专题会议6次,多渠道、多维度、高频次收集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区住房城乡建委完善全区住建领域市场主体信息库,组织全员开展规上企业全覆盖入户走访,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细致摸排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帮扶措施,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和“专业作业”方向转型。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161家次,收集问题153个,现场沟通解决116个。
在走访过程中,大渡口区依托“政企互动一码通”,实现了走访记录数字化、问题收集即时化,让企业诉求有据可查、有迹可循。同时,持续推进“三送服务”——送机会清单、送项目清单、送展览和学术讲座信息,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温暖。
打造企业“温暖港湾”
成立民营经济促进中心
在持续推进服务机制的同时,大渡口区进一步整合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力量,在区工商联直属机构下成立副处级事业单位——大渡口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统筹协调全区4.3万余户市场主体的走访调研与服务工作。
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构建了全方位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按行业领域建立微信工作群,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就地解难题、就近送服务。同时,还将在核心地段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区、民企会客厅、培训中心等功能区,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实现企业需求“一站式”响应。
在精准化政策供给方面,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以企业诉求为导向,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痛点,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助企服务,探索上线“速渡办-政企互动一码通”小程序。该程序以“一码通联、一键通达”为核心功能,统筹梳理发改、人社、住建、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助企惠企政策86个,并将政策拆解为600余个最小颗粒度词条。通过简化操作流程、优化界面设计,最大程度降低企业使用门槛,真正实现“扫码即享精准服务”。
截至目前,使用该程序的企业突破2000家,政策智能匹配数量达532条,有效打通了政策与企业的“供需对接通道”。
攻坚企业诉求难题
力争年底全覆盖走访
自市场主体全覆盖联系服务工作启动以来,大渡口区建立“多渠道收集、快节奏转办、严标准督办”的诉求处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针对企业反映的诉求问题,各职能部门快速反应、高效联动,先后解决了恒大I分区项目配套道路二期(5号道路)杆线、建桥C区某工地夜间施工许可调整等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了企业发展满意度与获得感。
接下来,大渡口区将加快构建惠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1+7+8”(1位区领导,7个行业,8个镇街)服务企业微信联络群作用,以部门协同之力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瓶颈;加快打造集政策智能匹配、诉求快速响应、要素精准供给、法治合规体检于一体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直接接入各部门政策申报窗口,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即审即享”;持续加大市场主体走访力度,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对全区所有市场主体的走访,确保服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