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大渡口区人民政府与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以下简称“巴蜀中学”)深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举行。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为何选择大渡口?答案藏在大渡口教育发展的“底气”里。
近年来,大渡口区以“教共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成功打造大渡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以下简称“大渡口西附”)、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区实”)等11个“教共体”,覆盖率达96.7%。如今,巴蜀中学的标杆资源首次深度扎根大渡口,更是为区域教育装上“强引擎”。
在大渡口西附,今年自组建以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便与大渡口区属中学建立“全链条”协同机制,安排骨干教师驻校带教,从教案设计、课堂授课到课后答疑全程指导;在区实,“教共体”发展体系则探索出“一校多区、资源互通”模式,深化“内生融合型”组织架构,实现总校统筹与成员校活力双提升……“这些‘教共体’的成功打造,让巴蜀中学的深度入驻有了坚实的‘土壤’。”大渡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国伟表示。
在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以下简称“三十七中”),大渡口区首个“吃螃蟹”的实践样本,将巴蜀中学经验与自身底蕴的融合具象为一个个可落地的育人场景。
在三十七中的“双师课堂”上,巴蜀中学的数学特级教师通过直播设备,与三十七中的教师共同授课,前者侧重文本深度解读技巧,后者结合本校学生基础设计互动环节,原本略显枯燥的几何课堂,因两地教师的“优势互补”变得生动有趣;师资协同更打破了“校际壁垒”,三十七中选派骨干教师进驻巴蜀中学跟岗学习,从备课组研讨到班级管理全程参与……
“自2016年开始,我校与巴蜀中学强强联合,通过协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成功探索出了‘依托名校资源、孵化自身特色’快速发展路径。”三十七中党委书记、校长余位河说,而本次与巴蜀中学组建“教共体”,更是三十七中发展历程中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携手。接下来,学校将牢牢把握此次机遇,充分依托巴蜀中学的卓越品牌和优质资源,将其先进的育人模式与三十七中深厚的办学底蕴相融合,推动双方在管理、师资、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全面提升办学品质,为大渡口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教育强区贡献“三七”力量。
另一边,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九十五中”)作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初中”,联招上线率等中考数据稳居全市单办初中第一,先后培养出北京大学教授胡懿娟等众多杰出人才,为擦亮大渡教育品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九十五中党委书记杨毅表示:“此次与巴蜀中学的深度合作办学,是着力深化跨区“教共体”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强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务实举措。”接下来,九十五中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和巴蜀中学一体化协同发展、一体化贯通培养、一体化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品质,进一步做强学校品牌,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与大渡口区合作,既是双方响应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落实教育强市建设要求的务实举措,更是巴蜀中学传承办学初心、服务区域教育发展的崭新起点。”巴蜀中学委副书记、校长李潇珂说。接下来,巴蜀中学将与三十七中缔结“教共体”,把成熟的育人体系、骨干教师团队与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伙伴校发展的强劲动能,实现深度协同、优势互补,助力其激活办学潜能、彰显办学特色;与九十五中的合作,巴蜀中学将从日常教学研讨到特色课程共建,从学生联合培养到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全方位、常态化的协同机制,为大渡口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合作,不仅是大渡口区“教共体”的深化,更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优质教育资源将从“单点辐射”走向“整体共进”,让每一所学校都有活力、每一位教师都有价值、每一名学生都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