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以前处理城市管理问题,需要人工巡查、层层上报,耗时又费力。现在有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问题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区城市管理局聚焦城市治理痛点难点,以数智化转型为引领,以民生实事为抓手,打出一套城市精细化管理“组合拳”,多项治理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为打破城市管理“信息孤岛”,区城市管理局全力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领域数据归集共享。目前,已全量归集桥隧、智能井盖等37类高频应用城市体征数据,数据归集率、合格率均达到100%,为城市治理装上“智慧大脑”。同时,优化智能抓拍、自动派遣、快速核查闭环流程,拓展智能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数据见证成效。在一二季度全域环境晾晒中,大渡口区均居中心城区前列,全市“885”指标考核中,大渡口区“城市综合问题有效处置率”跃升至全市第4名、中心城区第3名,数智化赋能的治理成效显著显现。
“以前柏华街与松青路交叉口特别堵,尤其是早晚高峰,车子要排好长的队。现在经过改造,路口通行效率高多了,上班再也不用提前半小时出门了。”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
交通拥堵是困扰大都市的普遍难题,也是影响文明城区创建的关键环节。柏华街与松青路交叉口作为连接九宫庙商圈和重钢片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此前因渠化不合理、人行过街不便、信号配时不足等问题,成为市民反映强烈的堵点。
针对这一情况,区城市管理局结合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联合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开展治理:拆除公交港湾绿化带,增加车行道数量,有效缓解交通流量压力;新增过街渠化岛,缩短市民人行过街时间,保障出行安全;优化信号灯配时,在满足行人过街需求的同时,适当增加车行绿灯时长,降低车辆排队长度,路口整体通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该治理案例还获市级媒体专题报道推广。
不仅如此,区城市管理局以“绣花功夫”推进交通微循环优化,全区建成5个小微停车场,新增4241个停车位,增设错时共享停车位30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同时,精心实施8个堵乱点治理,建成停车示范社区9个,不断提升交通微循环水平,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舒心。
“学校周边环境变好了,上下学路上更安全了,我们家长也更放心了。”钰鑫小学学生家长李女士说。
聚焦文明就医、文明护学,区城市管理局开展学校、医院周边环境整体提升行动,重点对钰鑫小学、自启学校、区人民医院周边进行专项整治。通过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划定助医护学路,为大家营造了安全、有序、文明的周边环境,相关工作获市城市管理局专题报道,并获评二季度群众好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