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琰 文/图
产值突破18.2亿元、同比增长4.6%……2025年上半年,大渡口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在绿色发展赛道上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产业集群活力持续迸发。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渡口区以“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两大载体,依托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低碳环保产业的领军示范作用,引进和培育了27家规上限上重点企业,逐步构建起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研发应用为主导,水处理、环境监测、大气治理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生态,为区域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扎根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的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焱环保”),成立于2014年,如今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渡口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发展活力,也坚定了深耕绿色产业的信心。”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严礼祥表示,企业始终以党建统领发展,紧跟“双碳”目标,主动嵌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臻焱环保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持续的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返矿解耦工艺与低碳炉料绿色制备技术属国内首创,率先攻克压块产品冶金性能差的行业难题,不仅斩获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入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川渝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等多个权威清单。针对低锌含铁尘泥开发的复合造块工艺,实现常温快速团块化,让工业炉窑尘泥可直接作为转炉炼钢辅料,吨钢水用量达25-50kg/t,目前已在国内外10余家大型钢铁企业稳定运行,年处理总量约80万吨,预计将提升至150万吨,坐稳行业细分赛道先行者席位。此外,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积极布局铅锌、磷铬等化工领域,步入多元多域融合发展和“双百”臻焱建设新质阶段,业务覆盖陕西、山西、甘肃、湖北、江苏、天津以及印尼等国内外多地,300余名员工正助力打造工业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
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大渡口区中能能源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能源”)则以创新实践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其“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原料废弃油脂项目”成功跻身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成为重庆3个入选项目之一。“我们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让废弃油脂‘变废为宝’,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自主研发多场景油水分离装置,为餐饮单位、食品企业免费安装维护,构建起“收集—处理—转化”完整链条。
这套创新工艺通过加热、三相分离、沉降等多道工序,将废弃油脂提纯为生物柴油和生物航油原料,不仅解决了油垢堵塞管道的环保难题,更创造了显著的绿色效益。按年20万吨成品油计算,项目每年可减少含油废水排放100万吨,增加绿色能源15万吨,降碳37.8万吨,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如今在大渡口区,越来越多环保企业茁壮成长。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重庆华美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市级绿色工厂,81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落地见效。
“我们将持续完善‘龙头+孵化’生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质量发展。”区经济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近零碳园区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大渡口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将为全市绿色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