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苏光喜:守护业主的“贴心人”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 文/图

在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国瑞城二期1栋,“苏保安”的名号远比他的本名更为人熟知。哪怕不清楚他全名是啥,大家也对他无比信任。

“苏保安”真名叫苏光喜,今年60岁,在国瑞城二期1栋当保安14年了。“都退休了,可心里一直惦记着左邻右舍。刚好保安岗有需要,我就返聘回来,继续守护大家和底楼商场。”苏光喜笑着说道。

平日里,苏光喜工作认真负责,巡逻一丝不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帮物业解决了物业费收缴的难题,每月能协助物管公司收回1万多元物业费,让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六成大幅提升至九成以上。

“国瑞城二期属于‘农转非’小区,再加上有很多租户,人口流动较大,物业费收缴一直是难题,更有年轻租户早出晚归,物业人员上门总碰空。”国瑞城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如是说,而事情从2011年开始便有了改变。

当时,已在国瑞城小区担任保安的苏光喜主动找到物业,揽下了1栋物业费收缴的活儿。他跟记者聊起当初的想法,话语质朴:“当时我居住的地方拆迁后,我们一个村的邻居分散到了阳光社区和新华社区。我寻思着,国瑞城二期认识的熟人不少,我又干着保安,理应为物业分忧,为邻里出力。”

“单元门口的照明灯坏了,一直没人来修,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以前在村里住,哪用交什么物业费啊,现在搬到楼里,突然要交钱,心里总觉得不踏实。”……面对未交物业费的居民,苏光喜挨家挨户走访,把大家心中的担忧都摸得清清楚楚。

那段时间,苏光喜并没有急着上门催费,而是先和小区物业人员一起,努力改善楼栋的公共环境,该修的修,该换的换。闲暇时候,他就和居民们坐在一起“唠嗑”,把在村里修水渠、扫晒谷场需要大家出力的例子拿出来打比方。居民们看着楼栋环境一天天变好,再听他这么一说,渐渐明白了物业费的意义,对交物业费这件事也没那么抵触了。

遇到早出晚归的租户,苏光喜更会“变通”,把上门时间定在晚上7点—9点。租户林晓芳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工作繁忙,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物业人员三次上门都没能见到她。苏光喜知晓后,下班后就在保安室耐心等候。等林晓芳回来,他赶忙递上一瓶矿泉水,没有急着催缴物业费,而是关切地询问:“住这儿还习惯不?楼道里的灯够不够亮?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林晓芳接过水,心里满是感动,主动拿出手机:“苏保安,您太周到了,我这就把物业费交了。”

“收费这事儿啊,不能硬来死催,得先帮居民把难处解决了,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苏光喜这般说道。在实际工作中,他深谙此道。面对对物业费有抵触情绪的居民,他从不急着“亮剑”催费,而是先倾听居民的诉求,帮着解决诸如房屋维修、环境卫生等实际问题。他平日里为人和善、热心助人,哪家有事他都主动搭把手。久而久之,他攒下了深厚的“人情分”。居民们念着他的好,对他信任有加,交物业费时自然也就爽快多了。

除了“收费员”,苏光喜更像社区的“贴心人”。去年年底,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里的厕所摔倒,正在巡逻的苏光喜接到居民通知后赶紧跑上楼,帮助老人更衣,即使全身沾满厕所污渍,也没有怨言,一直到医护人员赶来他才放心离开;今年10月初,一户居民家因电器短路起火,浓烟顺着窗户往外冒,正在巡逻的苏光喜看到后,立刻拎着灭火器冲上楼,短短几分钟就控制住了火势……

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丝丝细雨,润泽了居民们的心田,让他们对苏光喜满怀信任与依赖。在小区业主眼中,苏光喜虽不是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却以14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保安这个平凡岗位,铸就成温暖全楼的“暖心事业”。每天看到他在楼里穿梭巡逻,居民们心里就格外踏实。面对记者的采访,苏光喜目光坚定且温和,他说:“只要大家还认可我、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守着这栋楼,就像守着自己的家,也守护着楼里的每一位居民。”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