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模精神
以国家之名
守护每一个向阳而生的青春
(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提起检察官,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庄重的检徽、威严的法庭,还是那句掷地有声的“我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我们常说,检察官是法律的利剑,但这群检察官,他们从事的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所以他们更像是一双又一双温暖的手——要为受伤的孩子遮风挡雨,要为迷途的孩子托举希望,又要在法理和人情之间,找到那个最温暖的平衡点,更要在惩罚和拯救之间,划出那条最精准的界线。
他们就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以下简称“渝检护‘未’团队”)。
中央宣传部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中指出,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是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风貌,有力彰显了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矢志造福人民的政治本色。
这不仅是对一支优秀团队的褒奖,更是对一种崇高精神的礼赞。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是学习他们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从2004年首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七人小组,到今天45个维权岗、500余人的专业团队,时光见证了这支队伍从萌芽到繁茂的成长轨迹。二十一载春秋更迭,他们用执着诠释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初心,让司法保护的火炬在巴渝大地生生不息。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是学习他们在法理与人情间寻找平衡点的智慧。在庄严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个体命运之间,他们既是秉公执法的检察官,更是循循善诱的引路人。每一个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都是情、理、法的交融碰撞;每一次对迷途少年的挽救,都是惩罚与教育的精准把握。他们用实践生动证明,法治的威严不光在于严苛,而在于让每个灵魂都能在公正的阳光下获得新生的机会。
学习时代楷模精神,是学习他们用专业与温情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庇护伞的担当。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保护体系中,他们既是司法保护的执行者,更是多方协作的联结者。从法庭上的义正辞严到校园里的谆谆教诲,从案件办理到犯罪预防,他们不断延伸司法保护的触角,将法律的刚性与人文的柔性完美融合,构筑起守护童年、托举未来的坚固防线。
时代楷模的精神之光,浸润在每一个被挽救的青春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的深情嘱托,让法治精神在司法实践中绽放出温暖的人文光辉。
时代楷模的精神之光,照亮的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司法为民的初心。他们用五百多双温暖的手,托举起万千孩子的明天;用二十一载的坚守,书写着“德法相伴、倾情守护”的动人篇章。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上,这种精神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警,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以良法善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保护未成年人,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希望,更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当法律不再是高悬的条文,他们变成了俯下身的温暖,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在法治的天空下,自由地翱翔。
宣讲摘要
“为了孩子,他们竭尽所能”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詹文渝
在社会快速流动、观念多元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渝检护“未”团队用整整21年的时光,为孩子们的成长筑起了一道“防护墙”。21年来,队伍在变,方法在变,但“为党护苗、为国护未”的信念从未改变。我们相信,他们也将一如既往发光发热,倾情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期盼,全社会、各行业、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德法相伴,携手同行,护卫孩子成长的路。
“我和孩子共成长”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梅玫
没想到21年前“为孩子多做一点”的简单愿望,竟能汇聚起今天“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磅礴力量。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未成年人保护不是可以“将就”的任务,而是必须将“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追求到极致的事业。回望20多年,我能有幸将职业生涯融入未成年人保护这项事业,是我最大的骄傲。
“为了孩子眼里的光”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龚珊
2019年,我们成功搭建起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2020年,强制报告制度被正式写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想:这就是我们追寻的意义。目前,全市已建成33个“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为上千名受伤的孩子拂去阴霾,温暖护航。从隔离风险到阻断侵害,从疗愈创伤到重塑希望,这一路,我们把对孩子的爱化为行动,把个案经验沉淀为制度创新,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
“做护‘未’领域的戍边人”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唐焕然
我曾是一名军人,在西北边陲用热血保家卫国;八年前,我换上检察制服,站上了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哨位。身份变了,“战场”换了,但那份“守护”的初心从未改变。过程困难重重,但部队教会我:“没有翻不过的高原,没有跨不过的戈壁。”法治的种子,要靠我们一次次弯腰播种、一寸寸用心守护,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戍边”呢?
“在法治威严中传递温暖”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 吴波
每翻开我办理的一份份案卷,就像推开一扇门——门背后的故事既有法律的威严,也有司法的温情。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一生,未检工作的重量,不仅体现在法条的威严之中,还体现在那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每一件小事上。我们既要让犯错的孩子敬畏法律,也要用温情陪伴孩子一起走过那段最难走的路。我愿意为了孩子多做一些,多走几步。
“以国家之名站在孩子身后”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李非白
这么多年,这些带着生命裂痕却努力生长的孩子,用惊人的生命力照亮了我们的职业价值。国家不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国家承诺。穿着检服,就扛着国家的托付;站在孩子身后,就是国家在身后。不管多么艰难,不管花多少时间,我们都将以国家之名,竭尽全力,守护孩子茁壮成长。
“守护迷途青春是永不放弃的承诺”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 孙文静
从检15年,每当被问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就会想起那些孩子们,那些在成长路上摔过跤、又重回正轨的孩子们。2022年底,师父去世前交给我一份他帮教过的142个孩子名单,让我看好他们。这些年,我办理了600多件涉未成年人案件,我坚信只要用心浇灌,扭曲的枝丫一样能挺直腰杆,迷途的孩子也能在法治阳光下重新起跑!
“有家的孩子,像块宝”
渝检护“未”团队代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检察院
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 王莉
作为母亲,我觉得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摇篮;作为未检人,我们就是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暖的“家”呵护成长。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事”,更是“国事”。我们渝检护“未”团队,就是让法律从纸上的条文,变成孩子身边“随叫随到”的守护,守护他们成长的摇篮,回应他们对家的向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说:“我是有家的宝贝!”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韩丹
十年前,是渝检护“未”的光照亮我,在我心里埋下种子:将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生活在法治的蓝天下;十年后,我也成了追光人,追着这束光,走成他们的模样。渝检护“未”从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是“明知不易,却依然奔赴”的信仰,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温情守护成长”的担当。每一个沐浴法治大爱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以法之名守护孩子的人——这就是渝检护“未”最动人的回响。
“致敬时代楷模:最动人的护‘未’者”
检察日报社记者、《方圆》杂志首席记者 刘亚
这些看似平凡的检察官,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业。他们以“虽非无所不能,但愿竭尽所能”的信念,交出了一份温暖山城、照亮中国的时代答卷。这份答卷,写满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万家的为民情怀、守护正义的法治信仰,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高擎法治明灯,筑牢正义防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祖国的灿烂明天再续辉煌!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当代党员》杂志社记者 王雪
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如此坚定前行?答案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他们的初心,是对每一个生命的不抛弃、不放弃,是充满大爱的法治守护。“为了孩子的一切”是他们的使命,是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更是工作中的匠心深耕。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用行动践行着“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何为“人民至上”,何为“法治温度”。
观众反响
追随楷模脚步 践行榜样精神
——“时代楷模”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他们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先进事迹集中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检察官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风貌,在全区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是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工作的生动写照,他们以法治为纲、以温情为纬,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典范。”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煜说,区司法局将推广“主动式”普法,继续探索将法律转化为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宣传“活”起来;实施“个性化”矫正,严格落实未成年与成年人分别矫正机制,精准制定落实“一人一策”矫正方案;深化“协同式”机制,积极配合公安、检察、教育等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将渝检护“未”故事“传”下去。
区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支队长庸佚名说,作为“护未人”队伍中的一员,聆听渝检护“未”团队的先进事迹后深受触动。作为基层法治工作者,将以渝检护“未”团队为标杆,把“法治把关人”的职责扛在肩上——既立足法制审核主业,严把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法律尺度,又主动延伸职能触角,通过参与“法治进校园”活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青少年易懂的“成长指南”。
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罗文磊表示,聆听了渝检护“未”团队的事迹报告,作为“未检”工作的一员,心中感悟有三个方面:一是自豪,这是荣誉赋予的精神力量。这份荣光让自己为能身处其中、与前辈同仁并肩作战而深感荣耀,更坚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二是专注,这是荣誉背后应有的职业坚守。自己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用专业、细致的工作,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三是任重道远,这是荣誉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将化荣誉为动力,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行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更离不开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团区委书记徐琼表示,聆听了渝检护“未”团队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与鼓舞。报告中一个个鲜活案例,生动诠释了“莎姐”们对未成年人的守护担当。大渡口区作为“莎姐”品牌发源地,团区委将以楷模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共青团与检察机关的协作联动,发挥好青少年维权岗、12355热线等阵地平台作用,与“莎姐”们一起守护每一个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大渡口区育才红旭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余说,作为以“时代楷模”王红旭老师命名的学校,深感责任崇高、步履坚定。学校将深入学习渝检护“未”团队的精神高度与价值追求,系统构建集心理健康引导、生命价值启迪、社会情感培育于一体的成长守护体系。同时,持续深化“红岩铸魂 红旭行动”融合育人场景建设,推动形成榜样引领、文化浸润、课程赋能的育人新生态,让师生同答一份以精神传递精神的时代之卷——护航每一位孩子迎光而行、茁壮成长!
“今天,我参加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的先进事迹分享会,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与温暖并存。”大渡口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教师刘钿新说,震撼于渝检护“未”团队在面对复杂案件时的专业、坚韧与智慧,他们始终将孩子的权益和未来放在首位,彰显了职责本身的柔情与担当。作为一名教师,或许没有惩恶扬善的利剑之威,但必须要给予幼苗无尽养分、促其昂扬向上的阳光雨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