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文 琰实 习 生 陈雨昕 文/图
11月7日中午,位于华润凤凰城的结缘堂火云掌店内暖意融融。1978年出生的“火云掌中医养生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项中平,身着白色工装静立台前,四层专用手套已穿戴规整。他双手稳稳托住特制陶瓷器具,指节因常年推揉经络略显粗壮,掌心的薄茧则如勋章般,镌刻着数年来与这门非遗技艺相伴的时光。

“每个部位操作必须把控在20至30分钟,先疏通经络再敷药酒,步骤错不得、省不得。”项中平告诉记者。随后,他用量杯精准量取200毫升特制药酒倒入器具——这正是“火云掌”的精髓所在。这药酒依祖传秘法炮制,精选川芎、白芍、熟地等30余味野生药材,于三伏天子时入缸,以60度高粱酒密封浸泡49天,启封时汤色红亮如琥珀,药味醇厚沁人心脾。酒精灯点燃,淡蓝色火焰缓缓升腾,他将带火温的双手轻覆于顾客背部,力道柔中藏稳、沉而不滞,助手则在旁边调控温度,掌心的暖意与药酒的药力一同渗透肌理,这一幕正是“火云掌”技艺的生动诠释。
谈及与“火云掌”结缘,项中平说,这门技艺由道家龙门派第十二代弟子袁阳举融合中医理论与传统养生理念创立,历经两百年家族传承与师徒相授,在第六代传承人任明德的全力推广下逐渐为人所知。1984年,年仅6岁的项中平与任明德结缘,从此踏上了这条“守护非遗、传承薪火”的漫漫长路。
“药是根,艺是魂。”这句话深深刻在项中平心里。为了分清相似药材的细微差别,他把各类药材样本装在布袋里随身携带,随时摸、随时记;为了掌握推背的精准力道,他反复练习上万次,直到手掌磨出厚茧,才彻底摸清“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的诀窍。从药酒炮制的时令规矩,到经络推揉的轻重节奏,师傅“以敬畏心待技艺”的教诲,早已融入他的血脉。
凭借“渗透强、吸收快、疗效佳”的独特优势,“火云掌”中医养生法赢得了广泛认可:2023年获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份荣誉是对历代传承人的肯定,更是压在我肩上的责任。”操作间隙,项中平抬手擦去手套上的药酒痕迹,眼神坚定如磐,“‘火云掌’的价值不止于养生调理,更在于中医文化的传承,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项中平工作室里,一组改良后的操作器具格外引人注目——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为器具新增了实用端盘,刻有“结缘堂”的器具已成功获得外观专利;针对传统操作的安全隐患,他重新优化四层手套的功能分工,构建起从隔热到吸药的完整防护体系;即便是核心的药酒,在坚守祖传秘方的前提下,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品质标准化生产,让野生药材的养生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如今,项中平的入室弟子已有十余人,必须经过严格考核方能正式出师。为了让这门技艺触达更多人,他不仅在全国各地布局分店,开设的传承课程吸引两万余名学员参与,让中医养生智慧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非遗不能只藏在工作室里,要走进百姓生活。”项中平告诉记者,他常带领团队走进各个镇街村社,开展养生讲座和技艺体验活动,手把手教居民简单的调理手法,细致讲解日常养生知识,把原本“高冷”的非遗技艺,变成居民能亲手掌握的健康技能。
傍晚,送走最后一位顾客的项中平,认真整理起当天的药酒罐,逐一盖好盖子,摆放得井井有条。“这可是两百年的传承啊,到我们这里绝不能断!”他轻声呢喃,目光投向窗外渐沉的暮色,“我定要让‘火云掌’的温暖在山城绵延,让这门非遗技艺在新时代永远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