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区公安分局:“1+10+N”警务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 

“感谢你们雪中送炭,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盼头。”近日,居民陈婆婆来到八桥派出所双林社区警务室向民警和社区工作者表示感谢。

今年5月,陈婆婆儿子意外离世,一家人生活窘迫,更因失去还款能力面临房贷逾期、唯一住房被拍卖的艰难处境。社区民警刘大鹏得知后立即启动“警民联动帮扶机制”,协调相关部门为其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并组织社区工作者定期上门开展心理疏导,牵头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通过免费法律援助向银行协商调整房贷还款方案。此外,还积极联合相关教育部门落实孙辈入学事宜。通过部门协同、资源整合,陈婆婆一家逐步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以来,区公安分局在基层队伍扩容提能与多元主体协同提效上持续攻坚,创新打造“1+10+N”社区警务团队,以社区民警为1个核心,以社区工作者、治保委员、最小处置单元和治安积极分子等为骨干组建10支自治队伍,以志愿提供公益保障服务的N个社会单元为补充,通过任务共领、责任共担、隐患共治,将社会治理延伸到基层末梢。

“我就在楼下警务室,有事随时来找我。”社区警务室就像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像刘大鹏这样的“院坝民警”能够摆脱派出所勤务束缚,全身心扎根社区开展警务工作。民警驻社区时间由每周6小时提升至40小时以上,从抽空“下社区”到随时“在社区”,从社区“局外人”成了百姓“自家人”,见警率和管事率显著提升。同时,社区民警就地接处警,社区工作者、治保委员会、物管、最小处置单元、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单元各司其职,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除了关注辖区困难群众,社区警务团队还具备精准感知、高效协同能力。”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区公安分局接外省紧急协查,两名诈骗嫌疑人可能现身辖区。随后,相关社区警务团队民警和3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迅速行动,凭借基层“末梢神经”对社区情况的熟悉,抓捕组迅速锁定嫌疑人藏匿地点,成功将两人抓获。

“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就是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构建起‘网格发现、警格处置、社会协同’的社情感知网络。”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2025年,大渡口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1.9%和14.3%,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3.5%。

此外,针对“信息不畅”难点,区公安分局还搭建了“警务协同平台”,同步上线“义渡平安哨”APP,将警情案件、风险隐患、矛盾纠纷等数据通过热力图呈现,实现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社区警务团队成员上报线索秒级派单,社区民警智能分析采集数据,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实时指派,架起一条数字警务“快速路”。

如今,18个中心警务区,62个社区警务室覆盖全区54个社区和23个行政村。在“专业+机制+大数据”加持下,新型社区警务团队成为风险感知的“前哨站”、平安建设的“先锋队”、基层治理的“压舱石”。

下一步,区公安分局还将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和社区警务融合共治新模式,加快警网融合和警民共治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打防效能,激活社区警务团队新动能。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