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区城市管理局:全链条发力打造垃圾分类“治理典范”

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11月10日早上8点,八桥镇双林社区保利可爱岛小区居民李阿姨拎着两个垃圾袋走到垃圾分类投放点,熟练地将厨余垃圾倒入绿色垃圾桶,其他垃圾放进灰色桶。“以前扔垃圾就是随手一丢,现在不仅分得明白,还能靠积分换生活用品,这垃圾分类真是越做越有意思!”李阿姨一边在“渝爱分”小程序上查询自己的积分,一边笑着说。

自全区开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区城市管理局聚焦垃圾分类不准确这一痛点,从试点提质、宣传引导、全链整治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源头是关键。在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中,区城市管理局按照市级每季度试点3个小区的要求,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垃圾分类全流程。走进试点小区,只见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定时定点投放”标识清晰醒目,身着蓝色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正耐心地为居民讲解分类知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赋能让垃圾分类管理更“智慧”。“渝爱分”小程序的推广,如同为垃圾分类装上了“云端大脑”。居民通过正确分类投放获取积分,积分可兑换商品或服务。截至目前,试点区域注册用户已超1000户,积分总额突破23万分。这不仅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更通过建立家庭分类档案,为精准评估分类效果、追溯问题源头提供了数据支撑。不少像李阿姨一样的居民,通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兑换到了心仪的礼品,垃圾分类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垃圾分类不仅要覆盖城市,更要延伸至农村。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区城市管理局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一件事”应用建设,目前,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已完成安装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宣传引导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区城市管理局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九进”活动,将分类知识送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场所。今年,全区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610次,组织志愿者活动34次,垃圾分类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效果好不好,全链条管理是关键。针对居民混投、物业混收、运输混运的“三混”问题,区城市管理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常态化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精准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今年以来,共交办“三混”问题138个,对拒不整改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已发出执法整改文书3份,处罚金额1.33万元,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垃圾分类模式创新上也取得了突破。在55个居民小区、公共机构试点的“公交车式”生活垃圾直收直运模式,打破了传统垃圾收运的弊端,实现了垃圾从源头分类到终端处置的“无缝衔接”,不仅提高了收运效率,还减少了二次污染。这一创新模式凭借其显著的成效,荣获“重庆城市治理典型案例提名奖”,并吸引了成都市锦江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前来交流学习。

如今,在大渡口,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一幅“绿色、低碳、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区城市管理局将以持续开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