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线上解纷更省心 矛盾化解“零跑腿”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

11月12日,在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调解室内,新山村司法所所长范蜜的鼠标点击声格外清晰。屏幕里,重庆的张有志(化名)、上海的张士强(化名)、成都的张小敏(化名)三兄妹同时伸出手,在线签订了八旬母亲张玲秀(化名)的赡养协议。

这场跨越三地的高效调解,正是大渡口区依托“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化解基层矛盾的生动缩影——该应用将调解案件从登记、立案、调查、调解、回访到审核全流程数字化,通过“线上调解通道”,为行动不便或异地当事人提供远程调解服务,让跨省市的矛盾化解无需“跑断腿”。

半个月前,居住在新山村街道翠园社区的张玲秀摔断腿,子女分处三地虽心急却各有难处:大哥在重庆跑出租车到凌晨分身乏术,二哥往返上海与重庆的交通成本居高不下,三妹在成都带娃难以兼顾,老人一度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新山村司法所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引导三兄妹通过“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作为我区“人民调解员”的范蜜,主动接手了这起线上案件。登录平台后,她借助全流程数字化功能,快速调取“AI智慧调解”模块已梳理好的老人病历、子女收入证明等关键信息,系统还自动精准匹配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平台“类案推送”模块推荐的“远程陪护+费用分摊”成功案例,也为制定调解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面对老二张士强“网上说几句解决不了母亲照料难题”的抵触情绪,范蜜没有空谈法理,而是通过“线上调解通道”推送老人伤情报告、住院费用清单,同时调出大哥的出车排班表、三妹孩子的病历及开销证明。“您看大哥和小妹存在实际困难,您又不便长期往返,是否可多承担些费用?”温和沟通渐渐化解抵触情绪,最终三方达成协议:大哥每周3次到医院照料,并承担20%的费用,二哥每月承担50%费用,三妹负责康复用品采购并承担30%费用。协议签订后,费用即刻到账,后续回访也通过平台自动跟进,一场可能拖延的矛盾,在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助力下得到高效化解。

除了家庭赡养类纠纷,“重庆调解在线”的数字化与远程服务,在商户经营矛盾中同样适用。此前,跃进村街道两名商户因相邻区域排水问题争执:一方认为排水影响货品存储,另一方称符合规划,僵持多日险些冲突。“人民调解员”接到线索后,通过“线上调解通道”让双方在线登记案件、上传商铺平面图与现场视频,调查环节全程数字化留痕;AI快速标注争议区域产权与责任边界,调解员还连线社区物业、城管在线佐证,最终推动双方约定3日内共同整改,后续审核与回访也通过平台闭环完成,省去了多次线下碰面的麻烦。

据了解,大渡口区“人民调解员”依托“区级统筹+镇街联动+村社落地”三级联动网络,通过“重庆调解在线”承接各类民生纠纷。今年以来,大渡口已有432名“人民调解员”通过该平台接单,累计线上化解赡养、经营、邻里等纠纷1037件,调解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0%。

为实现矛盾“早发现、早化解”,大渡口区还构建起“网格(线下摸排)+网络(重庆调解在线)”全域纠纷排查体系,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全区585个基础网格开展“扫楼式”排查,发现潜在线索后,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完成登记立案、启动数字化跟踪,累计提前介入化解纠纷线索700余起。同时,我区建立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为基础,其他调解为延伸的“3+X”多调对接机制,借助社区警务室、信访接待室等基层触角,搭建三级联动调解矩阵,确保各类矛盾“有人管、能解决”。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化解各类纠纷3465件,调解协议履行率高达99.88%。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重庆调解在线”应用以来,其全流程数字化与远程服务让全区调解时间平均缩短50%,当事人调解协议反悔率从21%降至0.04%,调解后诉讼率下降57.1%。下一步,大渡口区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推动AI与更多调解场景深度融合,同时壮大“人民调解员”队伍,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效能,让数字化调解更好服务基层治理,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