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涵菓 文/图
今年7月,春晖路街道新华社区辖区内新开了一家连锁品牌自助烤肉店,迅速成为“人气王”。饭点时分,店门口便排起长队,烤肉香气四溢,人声喧闹鼎沸,生意十分火爆。这热闹景象,既源于市场对品牌的肯定,更离不开新华社区自企业落户起就倾心提供的“贴身”服务与基层担当。

当这家自助烤肉店还在装修筹备阶段时,新华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出击,把服务工作前置,他们第一时间与餐厅负责人取得联系。“提前介入,是想看看企业开店过程中有没有我们能搭把手解决的难题,也能及时把惠企政策、开业要求等信息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加省心。”新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后,从咨询办理证照的流程,到协助开业初期的人员招聘,社区始终积极充当“联络员”和“信息员”,为企业顺利开业清除诸多障碍。
然而,开业后的火爆人气在为餐厅带来丰厚营收的同时,也引发了“成长的烦恼”。巨大的客流产生了大量厨余垃圾,餐厅原本规划的处理途径,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垃圾量。寻找稳定又合规的清运方,成了管理层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否则餐厅运营和卫生状况都将受影响。
社区工作人员例行走访时,敏锐察觉到了餐厅的困境。周丹回忆:“我们本就想看看开业后有什么新问题,结果得知他们厨余垃圾清运遇到了难题。”随后,新华社区立刻行动,一刻也不拖延。凭借对辖区资源的熟悉,工作人员多方联络、积极协调,筛选出多家有资质的清运单位。经过反复沟通与仔细比较,最终为餐厅牵线到一家合适的合作方,高效、妥善地化解了这一困扰企业的实际难题,让餐厅运营重回正轨。
“社区的服务真像‘及时雨’!”餐厅负责人感慨地说,“从开业前到开业后,他们始终关注着我们的发展,这次垃圾清运的问题,要不是他们主动上门、帮忙联系,我们肯定要焦头烂额一阵子,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能更专注于提升菜品和服务质量。”
一顿烤肉带来的“烟火气”里,蕴含着基层服务的“精细账”。春晖路街道正是通过一次次精准对接与帮扶,持续优化着区域的营商环境,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通过建立常态化走访联系机制,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内的各类经营主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基层的智慧与担当,让企业能够真正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为辖区经济活力持续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