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九宫庙街道:“红旭”基地交出安全保障高分答卷

全媒体记者 文琰/文 钟戈/图

“孩子们看这边,遇到有人落水,不能盲目跳下去,像这样把救生圈精准抛到对方身边……”近日,在九宫庙街道义渡古镇的“红旭”未成年人防溺水警示教育基地内,红旭水上救援队队长罗正龙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来自辖区的10余名孩子围在一旁,睁大眼睛认真观摩,不时举手提问。作为九宫庙街道“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重要载体,这座以“时代楷模”王红旭命名的基地,正成为辖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的“必修课堂”。

“从家步行到基地只要12分钟,周末带孩子来学安全知识特别方便。”陪同参观的家长李梅感慨道。这一便捷体验,正是九宫庙街道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生动注脚。

据介绍,九宫庙街道以“义渡起源幸福九街”为载体、“全龄成长服务圈”服务主题、“党建统领安全稳定”服务品牌三类特色维度为主导,打造“十大特色亮点”,并通过“十二项提升行动”,在全面优化“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综合服务布局,让未成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安全保障。

在基地“红旭英雄事迹馆”,一张王红旭老师的工作照前,六年级学生陈思宇驻足良久。“我知道王老师勇救落水儿童的故事,今天看到这些照片和实物,更觉得他特别伟大。”陈思宇转头对同伴说。2021年6月,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为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生命,他的英雄事迹成为基地“红旭英雄事迹馆”的核心展陈,也奠定了整个基地的精神基石。此外,该基地由区委政法委、九宫庙街道牵头,联合10家单位共同建成,面积超1000平方米,集教育、培训、宣传于一体,自投用以来已接待青少年及家长超1000人次。

在智能调度室,孩子们被巨大的电子屏吸引。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介绍:基地内的“智能调度室”接入大渡口区飞控平台、滨江公共空间安全管理数字化场景,部署机巢无人沿江巡查,加载危险涉水行为识别算法,自2023年应用以来已预警处置584次。在实战体验区,孩子们在指导下练习结绳、泳圈抛掷,今年9岁的王梓轩说:“这些技能很实用,以后遇到危险我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此外,配备AED等急救设备的医务室、“红旭”水上救援队办公室、存放冲锋舟、橡皮艇、无人机等专业装备的船舱装备室,以及滑石滩训练基地,共同构成了完善的保障体系。

基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政社协同”机制与救援队的坚守。九宫庙街道联合城运公司免费提供场地,推动公安、应急管理等1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机制,共享设备与培训资源,形成了坚实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模式;由公交司机、环卫工、退伍军人等20余种职业组成的“红旭”水上救援队,三年来累计巡河1360余人次,成功救援131人,守护长江34公里岸线实现“零溺亡”。

“我们计划将建设全国见义勇为教育基地,让安全服务覆盖更多家庭。”九宫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结合“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开展各类“安全课堂进社区”活动,让英雄精神传承与安全保障深入人心。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