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永香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样开头的传说故事,全国各地都有。在大渡口区,可以对应上的,那就得数金鳌山和山上的金鳌寺。而金鳌寺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应该就是“庙里有口井,井水很奇妙”。

金鳌寺这口井,被称为“状元井”,位于金鳌寺放生池旁,八边形的井栏上刻有“大明万历癸巳年”的字样。相传,金鳌寺以前是古人读书的好地方,读书人们都爱用这口井里的水研墨写字,说是能助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巴县刘氏家族撰有《刘氏科第志》,记载刘氏家族出过明代进士11位,清代进士3位,举人则有几十位,其中不少人都有在金鳌寺读书备考的经历,于是金鳌寺便有了“十载金鳌九进士,井水磨墨中状元”的佳话。
这口井的神奇,在民间有着多重注解。金鳌寺的僧人释克一表示,这也许是金鳌山上有“天龙八部”护持道场,所以这口井才充满了灵气。明代巴县进士曹汴《省中寄金鳌僧》诗中也曾言及金鳌出蛟龙。无独有偶,时至今日,金鳌山还有老人能回忆起儿时见到金鳌山上“走蛟”的奇事,印证“蛟龙出”之说。
据金鳌村四社的赖老师、钟老大、陈光勤等几位老者回忆,大约是1954年夏天,当时几位老人还是小孩子,他们在金鳌水库附近的竹林处,偶然间发现了一条长了冠子的大蛇盘在那里,这正是民间传说大蟒化蛟的前兆。几个小孩吓坏了,大气都不敢出。正惊魂不定之际,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变得乌云密布,紧接着就是一阵狂风,天好像破了个窟窿似的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多时,就见水库水位暴涨。
突然,他们发现在大水中有一段如同枯木般的东西扭动着往金鳌寺南寨门游去,正疑惑之间,那东西尾巴一甩,将寨墙打垮了一大段,随后随着倾泻而出的大水消失远去了。回到村里,他们给村中老人说起这事,老人们都说,这是大蛇“出蛟”不能从桥下过,因为有的桥下会悬挂斩龙剑,就是怕“出蛟”时把桥撞垮了,所以才会有大雨倾盆,涨水漫过桥面送蛟龙。金鳌山之灵性,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回状元井,这口井后世随着金鳌古寺的逐渐残破,寺庙规模缩小,曾一度消失无踪,被掩埋在金鳌寺旁边一片菜地之中。近年来,大渡口区日益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在相关工作者不辞辛苦的努力下,终于探寻到这口被菜地掩埋的古井,使得这口充满神奇色彩的古井得以重见天日。
如今,沿着两公里长的金鳌山步道拾级而上,既能欣赏五彩梯田的田园风光,又能探访古寺与古井,感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