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大渡口新闻
您的位置: 大渡口新闻
八桥镇:城市治理装上“千里眼”

全媒体记者 朱晨鹭 

“请立即停止违规倾倒行为,此处禁止堆放建筑垃圾……”11月20日,八桥镇五一互助拆迁区域,一辆拉着建筑垃圾的货车司机正试图倾倒装修废料,此时路边的智能音柱发出了响亮警示声音。与此同时,AI监控设备已自动抓拍取证,相关信息同步上传至八桥镇中心管理平台,正在附近巡逻的工作人员收到推送后,5分钟内便赶到现场,对该司机进行劝导教育,并引导指定建筑垃圾消纳点处置废料。原来,该路段周围无人居住,以前常被当作“隐蔽垃圾场”,因路段偏僻,传统人工巡逻难以实现全时段覆盖。今年6月以来,八桥镇启动“建筑垃圾综合智能管控与凤阳村山林防火智能预警项目”,致力于构建“智能感知、高效处置”的城镇治理新模式,在辖区20余处卫生死角安装智能音柱、AI监控设备,构建“科技+人工”监管模式,24小时自动识别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特征及倾倒行为,智能音柱实时预警震慑,管理平台一键联动巡逻人员,彻底打破了“监管有盲区、处置不及时”的困境。

另一边,在凤阳村林区内,布设的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实现火情早期探测与周界安全防范,一旦发现露天焚烧或烟雾迹象,系统会自动生成处置任务,迅速推送至八桥镇“141”基层智治平台流转,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会立即收到地理位置、现场画面的预警信息,为快速处置赢得宝贵时间。今年以来,该系统已累计流转处置涉嫌露天焚烧事件100余件,有效守护山林生态安全。

“该项目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智能感知网络,八桥镇中心管理平台实现所有视频资源的统一接入、存储与分析,同时与公安部门视频网及重庆市“141”基层智治平台安全对接,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巡查压力,更让事件发现与处置的响应速度提高50%。”八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过去靠人工“地毯式”巡查,到如今靠科技“精准化”管控,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城镇环境秩序持续改善、山林生态安全得到坚实保障,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接下来,八桥镇将持续完善与周边镇街的协同合作,推动智能监管网络跨区域联通,构建“科技监管+群众监督”的双重保障机制,以科技赋能绘就宜居宜业的发展新图景。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