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大渡口区各镇街宛如关键的“笔锋”,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墨,勾勒出基层焕新的美丽画卷。“1”个基层智治中心统筹全局,“4”大板块高效协同运转,“1”张网格精细覆盖,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各镇街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将数字化手段融入日常治理,以智慧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在矛盾化解、民生保障、环境整治等方面成效斐然。本栏目将聚焦各镇街“141”智治实践,探寻基层治理的“密码”,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福祉。
(全媒体记者 黄兰清)“现在小区外再也没有看到乱停车的现象了!给我们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变。”11月20日,家住建胜镇白居寺社区竹园小区的居民张红告诉记者,此前小区东门因未与中顺大道连接形成断头路,不少居民在此随意停车,严重影响了日常出行秩序。
这一民生痛点的高效解决,得益于建胜镇“141”智治平台的网格民情地图,更离不开前期扎实的民情档案支撑。时间回溯到今年5月,网格民情地图实时更新一条信息:白居寺社区竹园小区东门外祥福路车辆乱停现象突出,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工作人员看到信息后立即启动处置,依托已建立的民情档案,迅速调取该区域基础信息——档案中早已清晰记录该小区私家车保有量、现有停车位缺口、周边闲置地块分布等情况。结合档案信息,工作人员快速赴现场走访核实,确认随着私家车数量增加,小区停车位供需矛盾加剧,居民才无奈将车停在小区东门外。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建胜镇多次联合社区召开专题会议并研究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一套“组合拳”:在重要路段划设消防通道线、安装警示标识,同时在东门外新增路内停车位25个;积极协调小区红线外周边可利用空地进行硬化处理,增设临时车位约150个;在祥福路轨道2号线白居寺车辆段周边划设路内停车位约110个。“我们还发现小区周边有一块闲置地块,通过多方协调沟通,新建了一座生态停车场,新增车位52个。”建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共为小区新增停车位超300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压力。
而这一切高效治理的背后,是建胜镇对民情档案建设的深耕细作。
建胜镇下辖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达3.9万人,其中拆迁安置人口3.1万人,涵盖镇内农转非人口及其他镇街安置人口,人员构成复杂,市民身份转换难、诉求多样解决难、法治观念形成难的“三难”问题突出,基层管理难度较大。今年2月,建胜镇以全镇53个网格为基本单元,覆盖726个楼栋,通过“线上问卷+线下敲门”的方式,全面收集汇总居民基础信息、需求清单和意见建议,重点标注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以及风险点位和重点人员的分布位置,最终建立起3.9万份民情档案,每月动态更新居民诉求,确保服务精准触达群众。
“一旦产生矛盾纠纷,在抵达现场调解之前,我们就能根据民情档案提前掌握基本信息,做到对症下药,大幅提高服务效率。”建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这3.9万份民情档案,建胜镇创新在“141”智治平台上制作了网格民情地图,每月各村(社区)都会通过“141”智治平台上报已解决和潜在的矛盾纠纷,实时更新地图,让基层治理工作更加从容有序。
建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以来,建胜镇依托网格民情地图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26件,全镇基层治理驶入“快车道”,群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接下来,建胜镇将持续优化网格民情地图功能,深化民情档案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展信息收集渠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治理服务向更精细、更高效、更暖心方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