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天蓝蓝水蓝蓝 最是那抹大渡口蓝

    

 
上有蔚蓝天,垂光映楼台

    今年6月,一场暴雨的洗礼后,大渡口明澈的蓝天上飘摇着朵朵白云,行人不时驻足停留,拿出手机拍下美好瞬间,一时间,市民的朋友圈被“大渡口蓝”刷屏了。

    今年来,区环保局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通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大气污染各项防治任务和措施,蓝天行动成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分类防控多管齐下无死角

    “婆婆,你不能这样就地烧秸秆,老远都闻得到,熏人得很!”“没得人来找我说呢,哪里熏人嘛?”“烟子楞个大,对面的树都看不见了,对环境污染很严重。而且火星子到处飘,万一引发火灾怎么办。”

    日前,在建胜镇四胜村,工作组成员正忙着阻止村里的老太太焚烧秸秆。在工作人员的细心沟通和引导教育下,老太太从起初的不理解到慢慢转变想法,最终自己扑灭了秸秆。这就是区环保局每日巡查工作中防止居民生活污染的一个常见案例。

    今年,区环保局围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扬尘污染和交通污染四个方面各出“实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活及工业污染方面,我区已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修订,对露天烧烤摊点进行了全面规范与整治,完成20余家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治理。督促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烟气脱硝及低氮燃烧改造;水泥行业错峰生产161天;开展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执法监测5家。

    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区环保局重点加强对施工工地、脏车入城和运渣车带泥上路的管控和洒水、机扫保洁等力度;在交通污染防治方面,合理规划货运车辆城市运行时间、扩大限行范围,合理调整红绿灯设置、公交站点设置减少交通拥堵,加强对在用机动车特别是柴油车尾气的排放控制。今年,我区共检测车辆尾气8854辆;查处闯禁、黑烟5816起;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现场检查11次,完成与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监控系统联网。

    分季严管对症下药见成效

    “四季变化,气候和气象条件不同,首要大气污染物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因此,管控措施也有所差异。”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在冬春季和秋冬季,管控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PM2.5,主要以扬尘和生活污染源控制为主。区环保局采取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渣车运输实行密闭运输、裸露土地进行覆盖或绿化等措施严控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和控制道路扬尘污染。

    今年4月,暮春时节,区环保局启动了长江沿线砂石加工厂及砂石堆场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将辖区滨江路沿线的砂石厂全部关停、拆除。同时组织开展了岸线整治和复绿、设障等工作,确保长江岸线真正得到修复,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株株树苗就会在风中傲然舒展新绿,把长江沿线点缀得生机勃勃。

    到了夏季,大气首要污染物为臭氧,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的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我区加强对排放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执法检测和实施监督性监测,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加大对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单位的整治力度,稳步推进多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单位和餐饮单位发放臭氧告知书,做好法律宣传和政策指导;在西城大道设置机动车尾气检测点,重点对过往柴油货车进行抽检,确保过往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经过努力,今年,我区在全市臭氧控制指标和蓝天天数均排名全市前列。

    科技助力污染“真凶”无处藏

    近年来,为了更好开展大气污染攻坚工作,区环保局搬出了不少“科技神器”助力。负责人跟记者挨个介绍起来。

    “Landsat8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可以解析裸露地块空间分布,为我们整治地表裸露帮了大忙。”据介绍,利用Landsat8陆地卫星影像数据解析,今年,我区对近100块裸露地块进行了责任划分和整治,地表裸露状况得到一定的整治。

    “3D激光雷达扫描技术,能够帮助执法人员锁定污染源,揪出污染物‘真凶’。”今年,区环保局利用3D激光雷达重点排查了新山村空气自动检测站周边大气污染源情况,并要求责任单位加强对污染源管理和巡查工作。

    在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截至2018年11月,我区已完成97项工程任务,剩余115项顺利推进,整体完成率高达92.7%,预计年底前完成全部目标任务。截至11月29日,我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二级以上天数为280天,比去年同期多14天;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比去年同期减少12.2%,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减少8.0%,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现在的大渡口经常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特别漂亮,明媚的阳光照得人心头暖洋洋的。生活在这里,我们觉得很幸福。”几年来的环境变化,大渡口的市民最有发言权。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