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中秋】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气质同“屏”共振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佳节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颇有些“心心念念”——人们好不容易挣脱了漫长酷暑,迎来了在“秋分”和“寒露”两个节气之间的中秋时节。想来,所谓的秋高气爽,大概就是指的这段时间。而中秋时节里,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作为有着传统农耕文化浸染的中国,对于这种收获的欣喜,会不自觉地蔓延到所有人群中。“金秋菊黄蟹正肥”,让人食指大动,也让这段时间有了争分夺秒的味蕾记忆。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中秋,以“祈盼丰收幸福”之福寓,演绎着世代相传的中华民俗礼仪;中秋,以“月”为寄托,解读着团圆、圆融的节日文化内涵;中秋,以“家国”之厚重,隽永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同根同源,同宗同脉”的时代震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那轮圆月,是童心渴盼的,是游子思恋的,是家乡最亮丽的风情。一切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一切丹桂香飘银蟾光满,都抵不过千门万户里,为你归家亮起的千灯万盏。

    中秋,饱含着浓浓中华民族之情,根系着煌煌中华传统文化之脉,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思乡的人儿在不眠之夜对着月亮抒发的美好祝愿,“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描写出一轮边塞明月和征人思乡的情节;“年年戎马又西风,变化沧桑指顾中。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情奔放、壮志凌霄,直欲跨天河、射斗牛的精神。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些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如今,在互联网上,细化的中秋节之起源、风俗、文化、诗词欣赏以及漫画、图解已具备矩阵态势。颇为庞大的信息量,形成了公共知识的有效供给,在辅以“总有一款适合你”的精细化,增添网友与传统节日之间浓厚的情感。这种在线,不仅把中国佳节的文化内涵给“烹小鲜”了,更应景地烘托出了节日该有的氛围。

    “互联网+”用自己的方式让传统佳节一直在线。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挖掘了中华传统的文化资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团圆意识,增加了国人对于血脉基因的重新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是一个辩证思维的明示。继承传统和创新未来,是一个能量的闭环,它的出发和落脚,可“千针万线”对应到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中去,最终在知识和感知上“造血”了亿万国人。中秋节与互联网,自然也有这个立意。

    用多元载体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质,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做好传播,传统文化自身所蕴含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历史积淀依然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气质同“屏”共振,我们定能光大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文化家底”,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罗永虹)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