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保留东方的韵味

星月轮转,七夕已至。不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平台,均已启动了“七夕模式”, 从服装、珠宝、化妆品到餐饮、鲜花、手工艺品,基本上都赋予了七夕的概念。但是过于商业化的七夕少了一些东方原有的韵味。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魁星节等。最早源于星宿崇拜。古人面对神秘的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凭借高超的想象力创造出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便是由此而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乞巧文化的一种保护。

七夕,除了低头的屏幕,还有璀璨的星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作为东方的情人节,以前的人相信明亮的星星上住着一对相爱却不得见的爱人,今夜他们一定会相逢,也相信每一个仰望星辰的人都可以拥有幸福。习惯看着各自屏幕对话的情侣,今晚或许值得寻一处安静之地,放下手机,仰望星辰,品味爱情,所谓“七夕不望星河,怎知情深如许?”

七夕,除了鲜艳的玫瑰,还有清新的香囊。“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晚上,古时的女孩们遥看牵牛织女星,摆上时令瓜果,对着星空,向织女祭拜,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斗巧活动热闹非凡。时至今日,乞巧活动随着农耕社会的瓦解而逐渐减少,但若是女方在七夕当天亲手赠与那个他一个香包,想必是十分浪漫的。在香包中装好香草、艾叶,再放个小纸条、小礼物,礼轻情意重。

七夕,除了热闹的街道,还有夜半的私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的私语,是多少人向往的场景。如今早已习惯逛街的我们,在回到家中时,可以烹好美味的菜肴,煮上陈年的老茶,在繁花锦簇间,席地而坐,在微醺迷离中,话话家常。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深刻感知安静的相守来之不易。日常的忽略,忙碌时的敷衍,是否已在彼此心底埋下祸根。趁着节日,赶快调节一下,在七夕之夜表达你的爱。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不管时代怎么变,七夕都应该保留东方的韵味。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