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网 >
您的位置:
【网络中国节·元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又是一年元宵节,万人空巷看花灯。说起元宵节,莫过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大家一起赏月、看花灯、猜灯谜、舞龙狮、看烟花,展现的是一幅“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热闹景象。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积淀,经过祖祖辈辈的不断积累、创新以及传承,其意境更加温润悠远。

作家沈从文在《灯节的灯》一文中曾将过元宵节观灯的历史娓娓道来:“元宵主要在观灯。观灯成为一种制度,似乎《荆楚岁时记》中就提起过,比较具体的记载,实起始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元宵节“挂花灯”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苏味道这首流传甚广的《正月十五夜》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元宵夜灯火辉煌,人们愉快地赏月、出游的迷人画面。“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一首《十五夜观灯》,则将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写得别具一格,把人带入陶醉的仙境。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日渐深入人心,在网上买汤圆、猜灯谜、挂灯笼,其乐融融,当然“网络元宵节”除了猜灯谜等传统内容外,又增加了元宵汤圆制作、元宵诗词会等内容。并且传播形式除了网页,还有QQ、微博、微信、H5等,传播途径途径更加丰富,线上线下一样热闹。以“互联网+”新技术为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增加其实用性、互动性、社交性,为文化创新构建重要平台。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的完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创新灵感来源,其与时尚新元素的融合,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创新是最好的继承,“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元宵节是传统佳节,也能引领时代潮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创承者,成为促进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的实践者,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无限生机。

手机阅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