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
重阳节,在中秋、国庆之后,在桂花飘香之后,菊花盛开之时,算得上晚秋了。
古时候,《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人们登高望远,一则是为了辟邪,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二则是为了登高祈福,《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三则是辞青。春季踏青与秋季的辞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古时候,写重阳的诗句很多,印象深刻的是唐朝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还是小学的必背诵的的课文。王维写的是自己的思乡情,但是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思乡情,这种思乡情从是王维与千百年来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的感情共鸣,身处他乡,人生地不熟,多少个夜晚,一个人,没有亲戚朋友,没有父母,受到的委屈,受到的苦楚,也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九月九日,登高望远,想必也望眼欲穿的看向家乡的方向,想到家乡的习俗,思念家乡的父母兄长,思念家乡的兄弟姐妹,思念家乡的可口菜肴。我想游子离人并不是只是在重阳节才有思乡之情,重阳节只是一个契机,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思念家乡的门,想念家乡的情感如洪水一般倾斜而下,使得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愫越发凝重。
在今朝,重阳节又被赋予新的意义。1989年重阳节这天也被定为老人节,因此重阳节又多了敬祖、敬老、感恩的意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黄于桓)